《多说与少说》读后感

时间:2022-11-16 10:53:56
《多说与少说》读后感[此文共2999字]

《多说与少说》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说与少说》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多说与少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叶圣陶先生所著,他原名叫做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一直以来,对语文教育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而本书完美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解决了“知行”之间的过渡。

叶圣陶的“大语文”理念基本分成了阅读与指导、写作与鉴赏。书中提出的要养成认真的习惯、训练缜密的思维方式等概念不止对于语文学习,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启发和帮助。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但是更要着重训练。要使学生学的.东西转变成他们自己东西,就要多进行训练。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现在语文教学虽说注意练习,其实练的不太多,这就影响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老师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不是指老师整天逼着学生练这个练那个,而是说凡是要学生练习的,不要练过一下就算,总要经常引导督促,直到 ……此处隐藏1960个字……为“导演”。

使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

一、目标精当:许多教师在讲课时,生怕漏掉问题,巨细都要涉及,处处是重点,结果又无重点,学生并不知道一堂课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目前,各种“教参”规定的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多在三四个,仅教学重点就有两三个,这就需要教师联系实际,从中确定或暂行确定一二个,以使问题集中,解决得彻底,为学生的练留出广阔的空间。

二、研究精深:教学目标少了,教师的工作不是少了,相反要花更大的气力,对教学过程做全面、综合的考虑,对教材和学生做精深的研究。一方面,娴熟地驾驭和运用教材为讲和练做准备。教学训练目标的单一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在对宏观和微观的正确把握中确定的。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学习态度、对新知识的需求等情况。课堂上所讲所练要能够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使他们的原有知识得到发展提高,真正起到长善救失的作用。可以说,讲的越精,教师的研究越深。

三、内容精练:做到这一点并非简单少讲就行,而是要讲的简洁明了。要力避繁琐,不做无用功,做到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讨论能明白的不讲;点拨能懂的不多讲,训练能解决的不多讲。要讲关键、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

四、语言精美:教师的讲授越少,语言就应越是精美的。只有准确、简要、有力度、有美感、合乎逻辑的高质量语言,才适合精讲的需要。所以教师要精心雕凿自己的语言,仔细推敲,去粗取精,既为学生树立语言表达的典范,也避免无谓地占用同学的训练时间。

当然,精讲与多练是互为依托的辨证整体,精讲的目的是为了多练,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要在多练中得以实现,如果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讲得再好,也是不成功的一课。更难更重要的一环是在设计相应的训练上。

《《多说与少说》读后感[此文共299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