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探讨

时间:2022-11-22 05:53:05
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探讨[此文共3001字]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往往投资大、周期长、过程复杂、涉及面广并且造价结果不确定,决定其审计具有专业技术性强、方法复杂、内容广泛和要求高等特征,相应也决定其风险客观存在并且风险较大。如何控制、规避、化解审计风险,是能否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权威的关键因素所在。 

一、投资审计风险及其特征

关于审计风险,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

(1)强化投资项目的资本审计。为强化投资主体的风险约束机制,我国实行固定资产投资资本金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资本金往往不能按照合理工期的要求及时到位,影响整体投资资金到位率的提高,使得建设项目不得不“建建停停”,造成“边筹资、边设计、边施工”。资本金到位率的严重滞后往往错过市场供求有利时机,难以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必须强化对项目资本金的审计,防止因资金缺乏使项目在开工之前就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2)加强投资项目的概(预)算审计。要控制基本建设的造价,关键在于编制单位工程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因此,加强对工程概(预)算审计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工程概(预)算审计工作量大,一般采取抽查法进行审计,可挑选工程量大、造价高的单位工程重点抽查,以点带面,以求事半功倍。为使审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可在工程量大的单位工程进行分类分层抽样审查,对照样本问题,再以不同方法推断整体,以期达到预期审计目的。

 

投资审计风险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是从建设项目的确立开始即已产生的,并将伴随整个建设过程的,因此审计风险的防控需要有健全的体制机制,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需要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有技术手段的创新发展,需要有人力资本的不断投入,它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工程。(谭清泉)


《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探讨[此文共300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